理解主力的控盘过程——建仓
主力在控盘个股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几个较为典型的阶段,即建仓阶段(也称吸筹阶段)、拉
升阶段、洗盘阶段、出货阶段。
建仓——拉升——洗盘——出货
在有些主力控盘的个股走势中,还会出现震仓阶段及拔高阶段,不同的阶段会有不同的盘面特点,主力在不同阶段的行为、目的也是不同的,但所有这些阶段都是在为一个最终的目的服务,即实现主力手中庞大资金的低吸高抛、获取二级市场差价利润。
研读主力动向就是为了更好地把握主力的控盘行为和控盘过程,从而可以帮助投资者在主力低位吸筹时介入布局,在主力拉升时持股待涨或快速切入,以分享主力拉升带来的收益,并在主力出货时高位抛出。主
力行为分析法通过解读盘面信息来分析主力的行为、意图,明晰主力的控盘过程,进而在此基础之上预测主力的后期操作和后期动向。
建仓阶段
建仓阶段也称为吸筹阶段,是主力将手中的大量资金转化为二级市场中股票筹码的过程,是主力控盘个股的第一个阶段,只有当主力在股市中买入了股票筹码,才有发言权。主力的整个控盘过程也可以说是一个“低吸高抛”的过程,主力的获利源于可以让低位买入的筹码在高位变现卖出,因而,我们可以将主力的建仓阶段理解为主力在低位区买入股票的阶段,当然,这种股价的高位与低位是相对而言的。
在什么样的市场环境下开展建仓操作、选择哪只股票作为建仓目标、买入的筹码数量等具体问题既取决于主力的类型,也取决于主力的实力,一般来说,长线主力多挖掘有业绩增长潜力的绩优股,而短线主力则往往顺应市场热点挖掘短期内的题材股。对于买入的筹码数量来说,主力买入的筹码越多,则控盘能力越强,实力较差的主力一般也要进行10%左右的吸筹,实力强大的主力对流通盘的吸筹程度往往会达到50%以上。
主力的建仓行为
一,关注主力的建仓时机。
“选股不如选时”,这一说法对于当前国内的股市来说,无疑是正确的。
在2007年的大牛市中,我们发现那些绩差股、垃圾股的涨幅往往更为惊人,丝毫不逊色于那些权重股、绩优股,可以说,在一种良好的市场氛围下,基本面的分析退而求次之,好的时机、好的时间段,投机与炒作往往占据了重要的部分;
反之,在2008年的大熊市当中,我们发现那些所谓的绩优股、权重股也是一路下跌,其跌幅也丝毫不逊色于那些绩差股。
通过以上的事实,我们可以认为,“时机”在股市中是极为重要的,在好的时机下,我们甚至无需关注个
股,只要随机挑出一只股票就可以稳稳当当地持股待涨。对于主力而言,由于其优秀的专业素养和灵
敏的嗅觉,往往恰到精准地把握住时机,那么,什么时机才是好的建仓时机呢?
好的建仓时机是以好的经济背景为前提的,因为对于个别主力来说,它只是股市“大海”中微不足道的一朵浪花,是无法与潮起潮落的大趋势相抗衡的。
主力较好的建仓时机
低位区的盘整区:所谓低位区是相对于前期所出现的高位区而言的,深幅下跌后的低位区往往是市场人气较为清淡的交投区间。在这一阶段,对于耐性不强且没有远见卓识能力的散户投资者来说,除了少量的长线投资者布局外,多数会选择离场观望,因而,此时即是主力建仓的好时机,因为,价格的波动轨迹最终还是要向价值靠拢的,低位区多是股价处于相对历史低估状态的区域,在市场回暖之后,这些低位区的个股是有很大的上涨空间的。
个股具备投资价值区间:对于一些个股来说,由于其业绩增长明确、行业前景喜人,因而,虽然这类个股此时并没有处于历史低位区,但其后期走势仍然是十分可期待的。“价格围绕价值来波动”既是经济学中的基本原理,也是股市中价格长期走势的决定性因素,在个股具备投资价值区间进行建仓,是长线主力最偏爱的一种建仓时机,只要个股的业绩随后持续向好,在其业绩的强有力支撑下,主力是不愁此股没有上涨空间的,其未来获利出局的概率几乎可以达十成。一般来说,这些具有明确投资价值的个股要么出现在熊市末期,由于恐慌性的杀跌导致了股票价格与价值严重背离的情况下,要么出现在那些高速成长的个股当中,这些个股主营业务突出,发展潜力惊人,业绩往往会在随后相当长的时间内持续高速增长。
上市公司出现重大利好或利空消息时:当利好或利空消息发布时,主力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操作,有的主力采取正向操作策略,即借利好进行吸筹;而有的主力采取反向操作策略,即借利空进行吸筹。对于利好消息是建仓时机而言,很多投资者都能够理解,因为利好消息往往意味着上市公司的基本面转型,业绩开始持续向好,这些积极的因素是导致主力建仓的原因;对于借利空消息来建仓,一般是基于以下这种情况,即这仅仅是上市公司暂时性的利空消息,主力对于消息的解读能力是远强于散户投资者的,因而,当利空消息使得散户投资者惊慌而逃时,主力正好可以借机建仓。
恐慌性暴跌之后:恐慌性的暴跌多出现于以下两种情况,一,出现在市场投资气氛最高涨的情况下;二,出现在市场大幅杀跌后的最后一跌之中。对于第一种情况来说,由于这一波的恐慌性暴跌并没有改变股价处于高位区间的状态,因而,主力一般是不会贸然介入进行建仓的,此时,多是那些仍抱守着多头思维的散户投资者在逢低加仓;对于第二种情况来说,由于此时的恐慌性暴跌往往出现在个股已处于明显低估状态的背景下,这是空方能量的一次集中释放过程,在目前这个低位,投资者都认为“应该”止跌了,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市场给人一种深不见底的感觉,这种市场让投资者产生深深的绝望,超出了大部分人所能承受的心理极限,但主力的操作策略却不会受这种情绪因素影响,可以说,这正好是主力吸筹的时机。如果我们发现个股在这种恐慌性暴跌之后出现了明显的放量反弹,随后股价有效企稳,则多是主力已开始进行
大规模的买入操作了。
如图福建南纸(600163)2003年6月至2006年12月期间的走势图,此股在长期的下跌后,于2005年4月之后出现了长期盘整的走势,由于这一盘整走势出现在深幅下跌之后,因而我们说它是低位区的盘整走势,在此期间此股的量能出现明显的放大,且股价止跌回升,这是主力资金开始介入此股进行建仓的表现形态。

如图此股2006年12月后的走势图,在大盘回暖的背景下,此股在主力资金的推动下步入了上升通道,累计涨幅超过3倍,正是主力资金的提前介入,才使得此股出现了随后的大涨行情。

如图海信电器(600060)2009-01-07至2009-09-17期间的走势图,由图中标注可以看到,此股在前期已有较大涨幅的情况下,于2009年7月21日公布业绩预增报告:“海信电器:2009年1~6月每股收益0.339元,净利润同比增长87.90%,报告期内,公司实现电视业务收入68.66亿元,同比增长23.79%;实现净利润1.67亿元,同比增长87.90%。”这一业绩报告无疑是喜人的,虽然此股前期已有一定幅度的上涨,但其估值却仍然合理,在业绩公布的当日,此股成交量大幅放出,随后的走势证明,有主力资金借当日利好消息进行了积极的建仓操作。

如图所示为此股业绩预增公布后的走势图,可以看到,在主力的大力推动下,此股随后出现了翻倍的强势上涨行情。

二,关注主力建仓的目标个股。
根据资金持有者的身份,可以将主力分为公募基金、券商、民间游资、QFII、大小非等,也可以根据主力对于个股的控盘时间长短,将其分为短线主力、中线主力、长线主力。可以说,不同类型的主力有不同的操作理念,其在股市中操作行为的最大不同之处就在于它们所选择的控盘目标个股不同。中长线主力多喜
欢吸筹有业绩保障的个股,而短线主力则喜欢追逐具有市场热点、题材概念等因素的个股。
基金、券商、QFII等崇尚价值投资理念的主力多属于中长线主力,这些主力由于持有资金庞大,因而往往更侧重于建仓那些可容纳巨额资金出入的大盘蓝筹股。一般来说,中长线主力在介入个股前,往往要对其
基本面情况进行分析,基本面分析的优点在于它能较准确地把握股票价格的长期走势,这种基本面分析既包括对于其所属行业前景的分析,也包括对于上市公司发展潜力的分析,进行分析之后,主力会在一个相对较长的时间内来完成建仓;民间游资、大小非、大户形成的联盟、私募基金等多属于短线主力,这些主力资金往往喜欢追逐市场热点,由于其资金实力有限,因而在选择建仓目标股时,多会选择那些股性较为活跃、股本规模相对较小的小盘题材股。
三,关注主力的建仓手法。
当主力确定了建仓目标股并选择了好的建仓时机后,余下的操作就是在二级市场中将其买入,不同的主力往往有截然不同的建仓手法,它们会根据自身的资金实力、打算控盘时间的长短、市场持仓情况等因素来决定使用何种手法进行吸筹。短线主力为了制造市场人气,提高资金利用效率,往往会采用急拉暴涨式的火箭式建仓手法,而中长线主力则多会为了降低持仓成本,采用相对较为缓和的吸筹建仓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