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下跌趋势
下跌趋势也称基本下跌趋势,它代表了熊市行情,是价格总体运行方向向下的一个过程。
一般来说,下跌趋势一旦出现,股市总体的累计跌幅至少达到20%以上,往往会超过50%,甚至出现翻倍下跌空间,可以说,下跌趋势是一个价格持续下跌,且下跌时间与下跌力度均较强的运行状态。
对于处于下跌趋势中的价格运行轨迹来说,可以用“波峰”、“波谷”来做比喻,在下跌趋势中,后来出现的波峰和波谷都相应地低于先前出现波峰和波谷,即下跌趋势是一个价格在运动过程中呈现出“一峰低于一峰”、“一谷低于一谷”的总体向下推进过程,这种“一峰低于一峰”、“一谷低于一谷”的走势是由于卖盘持续抛出而买盘无意入场造成的,当价格在卖盘的抛售下出现下跌后,往往会在抄底盘介入的情况下出现反弹走势,但是当价格还没反弹至前次的相对高位就促使大量卖盘再次抛售,因为此时投资者是以做空思维为操作策略,随着卖盘的抛售,当价格向下创出新低时,更多的投资者会认为一波新的下跌正在出现,于是大多割肉出局,从而加快了价格下跌步伐,也使得价格走势呈现出这种“峰”、“谷”依次降低的走势。
下跌趋势也只是对价格走势的一种整体性描述。
下跌趋势的推进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出货阶段。
这一阶段与之前上升趋势最后一程的拔高走势交织在一起,由于前期股市的巨大升幅消耗掉过多的多方能量,因而后期的上涨显得软弱无力,而且往往会呈现出明显的滞涨走势,对于绝大多数个股来说都已处于明显的泡沫高估状态。这时,一些较为理性的投资者意识到了巨大风险的来临,因而获利出局,此时虽然参与买卖的有少部分中长线投资者,但更多的则是短线投机客,市场潜在买盘处于枯竭状态之中,股价重心开始出现下移迹象。
第二阶段为快速下跌阶段。
随着高位区滞涨无力的走势,那些获利的卖盘开始逐渐意识到上涨走势的可能终结性,因而在担心利润消失的心态下选择离场,但是由于市场的潜力买盘已消耗殆尽,因而,少量的买盘入场是难以阻挡价格下跌的,随着跌势的持续,当越来越多的投资者意识到熊市开始时,价格的跌势与跌幅也往往会快速扩大,在快速下跌阶段,宏观经济情况较不理想与上市公司的业绩下滑往往同时出现。虽然我们可以把牛市与熊市的出现看作是宏观经济周期循环的表现,但是,更为深刻的理解则应把这种大涨大跌看作是股市对于估值不合理状态的一种修正,而且这种修正往往会出现修正过度的情况,因而出现涨时会形成明显高估、而跌时又会形成明显低估的状态。
第三阶段为恐慌性抛售后的探底阶段。
股市最大的特点就是体现了市场整体的非理性情绪,这种非理性情绪体现在上涨趋势中是大涨之后的狂势追高情绪,体现在下跌趋势中则是深幅下跌后恐慌性杀跌情绪。当价格已经过了第二阶段的持续性下跌之后,很可能已开始处于一个历史上的相对估值低位区,但由投资者的思维来看往往就是“跌时看跌”,一部分投资者由于看不到底部的出现,因而在深幅下跌后还会采取割肉出局的方式,但这时的股价对于中长线投资者来说无疑是最有吸引力的,因而,在买盘随后陆续进场的情况下,股价也会在探底之后出现止跌企稳的走势。